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等你来pick!

[复制链接]

56

主题

78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0 17: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style="visibility: hidden;">
                    
                    
                    
                    
                    
为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我校拟于2019年3月13日下午召开“电子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
参会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中物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
中物院材料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六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〇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 ■■■■中国电科20所,位于古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是隶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研究所,是我国各种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奠基者,是我国海军舰载火控雷达的研制基地,是我国数据链技术的开拓者、领军者。
建所50余年以来,20所为提高我国武器装备能力、保卫国防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努力成为国际卓越、国内一流的新型作战系统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又称“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是国家一类研究所。1965年建于贵州都匀,1988年整体迁建合肥,占地面积3100余亩,现有员工8000多人,38所坚持以“国家实体空间安全的智慧感知”为己任,是我国国防高科技电子装备骨干研究所,有中国军工电子“国家队”的美誉。
38所确立了预警探测,对地观测,浮空平台,信息对抗,公共安全,测控通信,集成电路七大发展领域;创立了“中国雷达第一股”四创电子、博微太赫兹等八家子公司,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成为集军、民、贸于一体的现代国有高科技企业集团。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始建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电信技术研究所,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壮大,现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专业覆盖面最宽、综合性最强的骨干研究所,具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及质量体系方面的重要资质,是国家授权的电子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单位,电子工程甲级设计单位。
五十四所主要从事军事通信、卫星导航定位、航天航空测控、情报侦察与指控、通信与信息对抗、航天电子信息系统与综合应用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中电科航空电子有限公司(简称电科航电)是国资委直属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国十大军工企业之一、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直属单位,公司专门从事民用航空电子领域系统及设备的系统设计、集成开发、产品研发和维修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资本近25亿元,总部设在成都。
电科航电以国家启动C919大型客机项目为契机成立,主要从事机载航空电子、通用飞机/无人机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地面维护服务保障和训练模拟等业务。公司通过资本运作,以国内控股、国际合作的方式,下辖成都华太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中电科泰雷兹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中电科柯林斯航空电子有限公司、中电科航空投资发展(四川)有限公司、中电科(德阳广汉)特种飞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等下属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太赫兹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于2014年更名为中物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简称:微太中心),挂靠中物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微太中心主要从事集成微系统与太赫兹科学技术研究,主体位于成都“银河596科技园”,是面向国内外开放的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
中物院微太中心拥有由院士、国家千人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包括集中管理团队和成员团队(中物院一所、三所、四所、五所、八所、九所、十所、北京计科中心、成科中心)。集中管理团队现有固定研究人员19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80余名,海外归国人员近20名,另有流动人员(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生等)10余人。
中物院微太中心集中团队依托中物院研究生院的无线电物理、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等研究生学位点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并接收博士后进站研究。中心是中国仿真学会微系统分会中国兵工学会太赫兹应用技术专委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主办核心期刊《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
材料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69年,主要承担国防尖端装备关键部组件和材料的研制、生产、实验、贮存及退役任务,是集理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为一体的国家重点综合性科研基地。在材料制备、材料精密加工、聚变与裂变能源科学技术、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研究、粉末冶金技术、核技术与应用等学科领域具有优势。拥有功能完备、性能先进的核材料以及先进功能材料基础科学与技术研发平台。
材料研究所由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多个研究室及工程技术中心构成,并在成都建有先进材料中心、氘氚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和团队,涉及材料、机械、物理、化学、化工、核技术及应用等学科的60多个专业。有博士250余人、硕士300余人,正高70余人、副高380余人,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现有两院院士3人,外籍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6人,国家级、省部级中青年专家7人,省部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0余人,全国“五一”劳动奖2人。
建所以来,材料研究所先后取得了38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国家发明奖6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60余项,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六研究所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六研究所位于陕西西安,是国家核定的重点保军和统筹建设单位,是国内主要为常规武器装备配套的火控雷达专业技术研制生产单位,是集雷达与综合电子工程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业化的电子工程研究所。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二~六所突破和掌握了防空火控雷达、目标指示雷达、炮位侦校雷达、战场侦察雷达、机载雷达、精确制导雷达等系统总体技术,在相控阵技术、毫米波导引头技术、毫米波器件与集成应用技术等产品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具备6个品种、多个系列、年产300套整机的雷达电子装备柔性生产线;积极推进军民融台产业化发展,重点以卫星导航应用,气象雷达、海事雷达为核心,在北斗应用、卫星导航、人工影响天气、维稳处突特种装备、民爆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都有长足发展。同时坚持军品军贸并举发展,产品已成功出口20多个国家。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是我国从事舰船研究设计的国防核心科研事业单位,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本中心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6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连续多年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七O五研究所昆明分部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是以海军武器装备研制为主,具有较强技术优势和经济实力的科研单位,地处四季如春的云南省昆明市,集科研、生产、试验的地理优势,为海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七O五所昆明分部现有职工7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4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十余人。目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和国防预研任务,涉及机械动力、流体传动与控制、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水声工程、通信技术、仪器仪表及测试等几十个个专业领域,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达150余项。
我部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建立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采用自培硕士和委托培养博士等形式培养高层次人才;重点培养中青年技术骨干;实施各种形式的岗位培养,并为业绩突出的职工提供出国进修等机会,在单位内部营造出一个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
七一八研究所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创立于1966年,总部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赵国之都——河北省邯郸市,是集军民产业科研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单位。占地1100余亩,覆盖“两地五区一分部”。全所现有员工近2000人,其中科技人员900多人,享受国家政府特贴30人,研究员84人,高级工程师400多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科技人员550余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60多项,授权专利近400项。设有中国船舶工业化学物质检测中心、中国船舶工业化学计量测试检定站,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是军工一级保密资格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核动力舰船总体设计研究所,是集总体研究、设计、民用产业化等业务的多学科、多专业的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办公地点位于武汉市。
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先后多人获得“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设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博士点,2个硕士点。
现拥有以中国核潜艇之父、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工程院黄旭华院士及国家重点战略装备工程总师、中国工程院张金麟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省部级专家60余人,型号总师8人,船舶设计大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8人。
主要军品任务涵盖核动力舰船总体研究设计、系统技术抓总及研究设计、全寿期技术服务、特种设备研制、大型专项试验、防险救生及技术保障等重大职责使命。主要民品业务包括:海洋核动力平台、核电设施、石油测井、节能环保等工程研制、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设计及信息系统集成等。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地处武汉,始建于1968年,是国家国防重点研究所、海军通信总体所、全军通信骨干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通信系统总体、数据通信、通信对抗、通信控制管理、船舶及岸基特种天线、保密通信等十二个主导专业。
现有职工13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占65%;研究员80余人,高级工程师360余人。拥有一大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的专家,其中,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0余人。
拥有1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博士点,3个硕士点。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六研究所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是军民融合的高新技术企业。
创新是昆船发展的灵魂。昆船是国家首批创新型企业,国家首批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全国首批23家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昆船技术中心是国家首批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设有国家首批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历年来,昆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0项,授权专利8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0余项。
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西安东风仪表厂)是国家“一五”期问156项重点工程之一。1959年开工建设,1965年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2013年12月正式改制为中船重工西安东仪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现有在岗员工1019人(本部),各类技术等级工人56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3人,7人次荣获国防科工局、集团公司中青年专家及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5人,各类仪器设备1800余台(套)。公司总占地453亩,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其中本部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已成为以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水声换能器研发制造测试、可靠性环境综合试验以及精密机械加工为专业特色,机、电、声、磁等多个专业相结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国家、省部级等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150余项。先后通过了质量体系、环安体系、一级保密资格以及国防科技工业认可实验室等多项国家级认证。


编辑|格屿
校审|雪薇
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就业办公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