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标题:
迷失东京——日本上智大学寒假游学体验分享
[打印本页]
作者:
jhc
时间:
2016-12-1 10:52
标题:
迷失东京——日本上智大学寒假游学体验分享
最近的《垫底辣妹》一经上映就受到了很多追捧,这部电影讲述了学年垫底的女高中生用一年时间将偏差值提高40,并考入庆应大学的故事。与此同时,故事的发生地点庆应大学成为了许多人的梦想之地。
同样地,我们的暑期游学项目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小虎斑们的热烈欢迎 ,所以从今天起,小编会陆续推出更详细的项目体验报告,以便同学们深入了解。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寒假赴与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并称“早庆上”的日本上智大学游学的同学发回的体验报告吧。在这里,特别感谢曾雷霄同学的摄影大片以及张力雄、曾琳茹同学的详尽文字。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曾雷霄同学从前方发回的视频。
↓↓↓
摄影/曾雷霄
游货船入口
同行的姑娘
日本的春天
海景
街景
俯瞰风景
瑞心门
没有樱花的时节
2015级海洋生物学 张力雄
那些布满星光的山野上的心悸与温暖……
独自上路去看看这个世界吧,你终将与最好的自己相遇;
梦想,其实有时候并不遥远;
当你鼓起勇气,向远方迈出第一步的时候;你就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无奈没有独自上路的勇气,但我想有你作伴,才是最美的旅途。
我曾想过很多语言形容日本,但是执笔的时候却生生想不出任何一句。记忆这东西一直都有滞后性,以至于我在回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停留在涩谷街头川流不息的人群里,停留在烤的吱吱冒油入口即化的神户牛肉里,停留在街边巷尾某家随性而温馨的居酒屋里,停留在海游馆神秘而斑斓的海洋生物里,停留在放眼望去那满目的霓虹灯海里。抛开政治,抛开历史,霓虹国还是有她独特的魅力。小清新与重口味、随性与严谨和谐并存。
开始的开始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日本给我留下了太多深刻美好的印象,不仅仅是那里的国民素质,井然有序的交通,还有那里的景;这次行程中最让我惊艳的还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环境保护上倾注的无数。
先来说说日本最发达的交通工具——地铁。东京是亚洲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地铁最早建成于1927年,是目前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日平均客流量达到1100万人次。这个数字很可怕,庞大而且仍在持续增长,比它更可怕的是,在一个承载它的有限空间内,这个系统仍然正常有序地运行了近一百年。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3760万人)的世界城市,东京地铁从根本上舒缓了城市的交通压力,此外快捷的地铁也有效控制了汽车的数量,使得东京也避免了在城市高速发展中遭受了像墨西哥城那样的环境污染。路上听带队老师讲解,在东京,只有百万富翁和计程车公司才买车,大多数的人便是这样整日整夜地过着“线上”生活,而其中的一半时间,又在地下。地铁是东京最乱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但又是东京最活色生香的“梦华录上河图”。
其次来说一下日本严格的垃圾分类系统。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严重工业污染使日本人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于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将垃圾分类的方法逐步细化,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日本的垃圾分类可谓“极致”,这在很多外国人看来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初到东京的我们,经常会在街道上疯狂的寻找垃圾桶,结果大部分时间都只能放到自己的包里带回住宿的地方去。后来经过询问才了解到,日本的街道上几乎不设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门口和自动贩卖机旁边设置公共垃圾桶或者大型活动的时候会有临时的垃圾桶。日本居民要按照规定的日期和时间段在规定的场所扔垃圾,由当地地方政府负责回收。
经过的经过
二战后,日本曾经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同样,在较短时期内,克服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举改变了公害大国的形象,可以说是创造了日本的另一个奇迹。
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该时期日本产业结构变动先恢复轻工业部门、原材料工业,最后才是重工业部门。
2O世纪5O年代后期至7O年代是日本重工业化时期。该时期日本逐步建立起以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轴心的工业体系,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转化,继续偏向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持续下降。
这一时期日本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原因有二:一是在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钢铁、电力、水泥、纸浆、食品以及化学品等污染型产业增长迅速,但日本未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二是生产和消费活动在地区分布上过于集中,致使城市和工业地带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水俣病、新潟水俣病、四日市哮喘和痛痛病便是日本在高速经济发展期因环境污染而产生的日本四大公害!开始的时候,地方政府和肇事厂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千方百计地隐瞒实情。这招致了人们的强烈抗议。于是,在各方的推动下,除了颁布一系列环境保护法令以外,日本政府还力图用文化理念去促进国人自觉的环保意识。
7O年代的日本的环境状况大为改观。但随着电子产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环境问题。首先是高科技企业排放的污水,其次是高科技产品产生的氟里昂气体造成臭氧层破坏,另外,随着家用汽车普及而造成的大气污染和汽车噪声污染也成为一大环境公害。
2O世纪9O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进入全球化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的环境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减少污染排放的国际压力加大;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如果说从战后到2O世纪6O年代末期日本产业结构调整是导致公害的重要原因,那么,此后的产业调整,特别是8O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就有利于日本丢掉污染包袱,轻装追求新的经济增长目标。日本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根据本国国情,按照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采取适当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转换,并针对随之出现的新的环境问题,及时采取环境政策,从而使产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相互配合,既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环境改善,实现了“双赢”。
对应于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日本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环保之路。
这次主要是以环境保护调研为主的社会实践。所以在日本短短10天的时间里,主办方邀请了许多国际知名教授为我们讲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给同学们上课的老师分别是地球科学系的系主任Puthenkalam教授,曾作为环境特派员在日本大使馆工作的前日本环境省官员冈崎雄太教授,曾参与日本环境部环境政策调研和制定的Anne McDonald教授,以及毕业于复旦大学在日本任教的黄光伟教授。几位老师分别从环境政策、水环境、大气环境等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和所见所闻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了中国的环境问题。
除了平时上课,主办方还组织同学们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工厂和景区,让同学们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日本政府是如何将环保理念落到实处,将环保政策运用到社会发展当中。前面也提到过,日本对于垃圾处理非常严谨,日本人绝不乱扔垃圾,同时都将垃圾分类处理当做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日本的街道、公厕、地铁等一切公共场所都非常干净,给人十分舒服的感觉。
在随后的企业见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东京有明清扫工厂的见习了(一开始我们都还以为这是非常有名的街道清扫设施工厂,后来经介绍才知道,这里其实是一个垃圾处理厂)。在工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工厂的主要设施以及工作流程。并且讲解员介绍到,为了达到排放标准,日本企业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以有明垃圾清扫工厂为例,焚烧垃圾后产生的气体要排除灰尘、二噁英、水银、氯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这五大类有害物质才能排放。经过处理的废气最终变成水蒸气,才能排到空气中。有明垃圾清扫工厂正是日本企业环保理念的一个缩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专注发展经济,伴随着石油的大量燃烧,硫氧化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所造成环境公害事件使日本民众深受其害。为了应对环境污染,日本政府从1962年开始制定限制有害气体排放的法律,即《关于限制煤烟排放等问题的规》。但单纯立法并没改变大气污染的局面,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日本几乎所有重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都不达标。在参观途中,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这里的大部分宣传册都是卡通设计,工厂员工告诉我们,因为来参观工厂的基本上都是以小学学校位单位组织参观活动,目的就在于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这一点,我们真的值得像日本学习。
除了教师授课与见习之外,我们还体验了一把极具日本特色的温泉之旅。跟自己团队以及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学生们同宴畅聊,从不同角度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与人生经验。
最后的最后
经过了十天的授课与实践后,在两位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此次同行的六人以小组形式做了研修成果展示,以北京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对比了海口与海南在环境上的差异,分析两所城市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最后也对北京与海口的环境治理提出了一些倡议。报告期间我们顺势向上智大学的老师们介绍了海口以及海南大学,同时代表海南大学向上智大学的老师发出诚挚的邀请,希望这两所大学之间以后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层的学术与文化交流。
十天时间匆匆而过,在离开日本之时发现对日本的印象依旧是干净、整洁、有秩序,一如当初刚踏入这片土地时的印象。只不过是更加深刻罢了。同时,自己的内心又多了一份对祖国环境治理的信心。
没有樱花的时节里,遇到了最美的你。
收获的友谊
实地考察
上课
大阪天守阁
明治神宫
摄影/曾雷霄
“ 游学心得 ——曾琳茹
﹀
﹀
不论是《言叶之庭》那梅雨时节轻拍水面的垂柳,还是在《DRRR!!》中纷繁复杂的东京街头,抑或是《池袋西口公园》坐在公园入口计时的少年。在各种各样影视文学作品里出现的日本总是带着不同色彩,有时宛若干练精明的OL叱咤风云,有时又若身着粉色和服的妙龄少女浅浅莹笑。还未踏上这片充满神秘的国度,我便对揭开她的面纱产生了无尽的期待。载着我的满腹疑惑,前往东京的班机如期起飞。
迎着晨曦的第一缕微光,作为初来乍到的旅客一员,我慢慢地开始接触日本的各方面。一切都是那么地井然有序,营业员和服务生都是面带微笑地彬彬有礼。随着接送车的平稳前行,我们渐渐从城市的边陲驶向了繁华的城市中心地带。在寸土寸金的日本,街道与街旁人行步道相比中国都要小很多。然而和多数大都市一样,东京各式各样造型的摩天大楼高耸,庞大的人流在绿灯亮起时密密麻麻地穿梭于人行道摩肩接踵,紧张而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映入眼帘。
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调研日本的环境问题,我们不仅进行了课堂上的知识学习,也深入各相关企业参与了实地见习。在为期十天的行程中,由上智大学地球环境科的各位教授为同学们授课,讲解了关于水资源、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开发等课程。
一方面,通过课堂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人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经过一定的发展,才能将自身的需求提升到精神层面。在发达国家,满足物理需求的人则会更多的考虑到、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发展中国家,贫穷的人连自身的生存都无法保证满足,自然是无法意识到保护环境这一更高层面的追求。国家人民没有保护意识地追求发展,环境将会越来越差,若不抓紧时间从这个恶性循环中转型脱身,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因此,现在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的新的制度政策以及对待环境问题的解决保护措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寻找到平衡点,制定出双赢方案,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成为发达国家,一定有其先进性的一面,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学习,更好地建设我们自己的祖国。
过去是历史,需要借鉴;现在是当今的政策,需要推行;未来则是全新的视野,需要我们去展望。就当下来说,如今的环保政策决不能脱离经济的制度。因为人类发展的最核心即是经济,尤其是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以前的国家都是进行的非联合方案,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全球化的重要性,人们也是这个地球村的居民。
另一方面,我们在企业开展了见习。在有明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一边参观工厂一边了解处理垃圾的基本流程。该垃圾处理厂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垃圾处理厂与周围的各种工业大厦都由地下管道连接为一体,处理厂就像是一个吸尘器储存灰尘的部分,地下管道就像吸尘器的管道,而周围的工业建筑则像吸尘器的吸入部分。垃圾运往处理厂之后,由一个直径约五米的抓勾将垃圾转移到焚烧炉,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步是完全由电脑自动控制,不需要人为管理,除非机械出现故障,其他时候该装置的管理室都空无一人。24小时不停运作的抓勾每一次能处理大约4~5吨垃圾,焚烧过后的垃圾体积是原本的1/20。这一步对垃圾本身进行了处理,随着焚烧产生的气体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过滤处理,才能达到要求的排放标准,最小化对大气的污染。焚烧伴随产生的巨大热能,不仅够维持清扫工场自己的电力,还剩余很多卖给东京电力公司。同时,在处理厂附近有一所大型的室内恒温游泳馆,提供给游泳馆的电能也来自有明清扫工场。
在垃圾分类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水,一般垃圾处理厂选择简略地过滤水质,然后输送到最近的污水处理厂,交给专业的部部门负责该净化事项。在污水处理厂中,总的处理流程看起来很简单,先在第一沉淀池进行过滤沉淀处理,这时候的污水还具有较刺鼻气味。经第一步处理之后,污水注入微生物反应池。反应池分为不充氧和充氧两个部分,其中充入氧气主要是加快微生物的活跃度,更有效更全面地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吞噬。此时的污水已经较为干净了,经过第二沉淀池的处理之后,水质已经基本恢复,视觉上呈透明状。最后,我们在清水中看到污水处理厂饲养的热带小鱼,鱼儿在细细的水流中肆意流动供参观者观赏。因为这种小鱼是热带鱼,因此无法在冷水中生存,从这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处理厂一年水温的变化幅度低于大气温度。
虽然我并不是环境保护相关专业的,但是其中基础的理论知识还是能够理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全程都有工场的工作人员进行讲解,行走的路线与参观的内容也是每个公司事先有规划好的。我注意到了不少针对低年级儿童设计的诸如注音、图画等,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工作人员所说的“大部分来参观的都是小学生”这一点,说明日本的相关教育较之中国还是相对领先的。这一点上,我觉得国内的各大设施工场可以学习借鉴一下。
繁忙的见习学习之余,我也有幸来到了伊豆体验温泉旅馆。来到分配好的房间,入室是干净简洁的标准房间布置,靠窗则是和式的榻榻米和拉柜。柜内放有床铺以及浴衣。和同寝室的姑娘有模有样地参照教程穿上浴衣,将长发绾成髻,颇有几分像样的新鲜感。日本崇尚“浴场文化”,认为这是人们“坦诚相待”的场所。因此,在日本的浴场大家都是不着衣物,赤诚相对。入乡随俗地在浴场碰见其他女性,礼节性地轻轻颔首。沁入温热氤氲的水气,眺望远方即将初升的朝阳,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奇妙又舒适的体验。闭上双眼,环抱肌肤的热度和不远处海浪轻拍海岸的沉稳水声,所有的困扰与烦恼如潮水般退去,恍如隔世一般怡然自得。虽然温泉泡的非常舒服,但因为水温较高,人并不能忍受长时间在其中浸泡,一般五分钟到十分钟左右就会起身吹吹冷风舒缓一下。浴场外面洗浴设施也十分完备,不仅有吹风机,梳妆台上还有资生堂系列的护肤产品。这一点也从侧面反映了日本人考虑细节的人性化。
一路上,我们参拜了浅草寺,游览了明治神宫,欣赏了江之岛的落日。浅草寺门庭若市,放眼望去净是前来参拜求签的人群,大家在寺观人员的组织下,有序地排队祈求新年能有好运。日本的求签从大吉、中吉、吉、末吉、凶依次五等,最好的不用说自然是大吉。若是参拜的人抽到了凶,则需要把凶签绑在指定的地方,由寺观来诵经驱邪,逢凶化吉。明治神宫是日本神道的代表神宫之一,进入明治神宫正殿必须在殿前的净盆处洗手漱口后方可入内。正殿一旁的祈福牌架上挂满心愿,正值新年将至,我也入乡随俗地写好心愿挂上绘马,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幸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江之岛的游览。江之岛距离东京有一定的距离,靠近历史古都镰仓少了都市的喧嚣,多了历史的沉淀与深度。去往江之岛可乘坐绿皮电车,随着摇晃到达目的地——抬眼,太阳从密实的云层之中斜斜地洒下微光,照映在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泛起层层银光,一片美轮美奂的安宁景色。一瞬间我想起了很多电影动画中的场景,那些本来离我很遥远,近乎于虚幻的情节,现在却让我感受到了一丝真实感,甚至是亲切感。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思考。若是我能在自己的祖国看到如此艳阳如此碧涛,应该就能更容易理解那些制片人与创作者的心情了吧。保护、整治好我们现在的环境,有一天,我相信这样的干净美景也能出现在祖国大地。
十天的行程很短暂,也很快就结束了。同学们都依依不舍惜别,这一路上收获了很多知识与感悟,也收获了友谊与感动。坐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我思绪万千。东京的夜色霓虹交错,车流如银河。这一别过,也许短时间我不会再踏上这片大地,但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一次到来。那时候,再多给我一点时间,了解这异国他乡吧。
日本上智大学环境保护暑期调研项目
1.
项目概况
日本上智大学环境保护暑期调研项目(招生简章见附件5)依托上智大学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科,通过授课以及相关企业访问、实地考察、成果汇报等方式,通过10天的时间,让我校学生对日本环境资源保护的历史及现状有切身清楚的认识。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考察和沟通能力,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在日本期间的课程用英语授课。
2.
研修时间
2016年7月14日至7月23日,共10天。
3.
招生人数:
30人
4.
项目费用
参加研修班的学生每人须缴纳学杂费和住宿费等约12,000元人民币,往返旅费、签证费及其他费用自理。
5.
报名时间:
2016年4月29日前
项目咨询
联系人:国际合作交流处交流科 徐亚星 老师
咨询电话:66190986
QQ群:海大游学项目交流群(号码:224228675,请实名申请入群)
具体附件和报名表请点击原文链接前往国际合作交流处官方网页下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欢迎光临 电子科技大学 (http://www.zhihuishenghuo.cc/)
Powered by Discuz! X3.1